close

【轉載自中國新聞社電】

澳大利亞、法國與柬埔寨組成的考古團隊,近日獲得美國太空總署協助,以雷達掃描如今深埋在柬埔寨吳哥市住宅區與農業開發區之下的高棉帝國古城舊址,發現了這個比原先預估大至少三倍的古城。在九至十六世紀,這裏曾是全球最大的繁華都市,十三世紀時發展達到巔峰,人口數以十萬計。

據報導,這個古城以吳哥市為中心,城區往南北延伸二十到二十五公里遠,遠超出吳哥市的城牆,城區直達洞里薩湖邊。研究人員發現,古城區內有數以千計的水塘,灌溉網十分複雜。古城區內還找到七十四座古廟。
發表於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的新地圖顯示,古城的市中心面積超過六百平方英里,幾乎趕上一個大倫敦的面積,而雜亂的相關建築繼續伸延至數百平方公里之外。為了製作這份新地圖,「大吳哥工程項目」副主任、悉尼大學學者達米安.埃文斯和 澳大利亞、柬埔寨及法國的學者們用了十年時間查閱手繪地圖,地面測量圖,空中攝影圖像,這次更應用了美國太空總署提供的地面感應雷達對地下古城進行掃描,才最終繪製成功。

過度發展導致滅亡

埃文斯說,這個古城較學界原先想像的大十倍多。古城內一個單一的水力系統連接整個城市網路,而且可能提供給吳哥城居民穩定的食水來源。學界一直對這水力系統是否用來灌溉稻田爭論不休,新的研究顯示,這地區確是被稻田覆蓋,稻田之間散佈著房屋區、寺廟和儲水池。

埃文斯表示,「所有的水塘都有出口和入口,有分散水流的管道,還有一系列非常先進的控水裝置,例如溢洪道。」不過,古城可能幅員太廣難以維持,再加上農耕密集,中世紀天氣變暖,以及過度砍伐帶來的災難,最後導致它的文明崩潰。

埃文斯說:「在新的地圖以及我們正在進行的挖掘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方面的證據──堤堰崩塌,試圖修補這系統的痕跡,地層狀況顯示,水的流向亂七八糟。」

埃文斯說,這項研究支持了高棉文明「因為過度發展而滅亡」的理論。這個人口五十萬至一百萬之間的大吳哥顯然對當時的保育工作構成重大挑戰。

新聞來源:中新社2007年8月15日

☆☆☆☆☆☆☆☆
遺產地小檔案

吳哥窟Angkor
座落位置:北緯13度26分,東經103度50分
遺產編號:668
登錄年度:1992
適用標準:
(i)(ii)(iii)(iv)

相關連結
吳哥保護管理局(ASPARA) http://www.autoriteapsara.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ldheri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