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費盡千辛萬苦,才登上驪山頂上的烽火臺,四邊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導遊又舉起手遙指後方山頭的建築群落道:「那裡就是掌握中原標準時間的陝西天文台。」
驪山位於西安近郊,山上最有名的除了驪山老母殿外,就是驪山烽火台~~傳說中這裡就是周幽王點烽火戲諸侯以博絕世 美人褒姒一笑的地方。不過比較少人知道的則是隱身在烽火台後方的陝西天文台,其實正是肩負著校正中原標準時間的機構。
現代人慣用的計時方式來自西方,且目前使用的經線系統亦於1884年在英國的國際會議中制訂,並選擇通過倫敦格林威治(Greenwich)皇家天文台(1997年以格林威治沿岸 【Maritime Greenwich】之名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 prime meridian(即經線 0度)。於是以地球由西向東自轉一圈(360˚)需時24小時為計算基礎,將地表每隔15度經度畫為一區,區內的時間以該時區中央經線的時間為準,稱為時區,全球共可分24個時區(事實上是25時區)。在理論上以GMT (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威治標準時,又稱為國際標準時[UTC ]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為基準,由西向東時,每差15度經度,時間加1小時;由東向西者,則每差15度經度,時間減1小時。
然在現實中時區的劃分卻非全以經度為準,為了避免強行把一些島嶼和地區分為兩個時段或日期造成生活作息上的困擾,所有的時區分界線基本上都是彎彎曲曲的。而且實際上還有很多時區,並不是整點,而是有差30分鍾的半時區,甚至45分鐘的四分之三時區。
以整個中國來說,在國民政府時期共劃分為中原(120度E)、隴蜀(105度E)、回藏(90度E)三個整時區及長白、崑崙兩個半時區。中共建立北京政府後才統一採用中原標準時,亦即以北京所在的東8時區的時間作為全國的標準時間,通稱為「北京時間」。這個做法與大部分國家的慣例不同,例如美國就劃為6個時區,俄羅斯也劃為11個時區。前些年台灣有個老師在科學展上以此為題材印證中國大陸的政體專制本質,還因此獲獎表揚。不過較公允的說法應是中國-尤其是東半部地區人口稠密,村鎮緊鄰,地域分界不明顯,即使以省區劃分時區,還是會有隔鄰就差1小時的情況發生,加以省界縱橫交錯,不僅東西有時差,甚至往南往北也有時差,難免造成許多時間上的糾紛,這恐怕是解放軍轉戰南北時遭遇到的切身痛苦經驗。然而 偌大的國土統一使用同一套時間,確實也有不方便之處,顯然值得討論。
時間的準確性不僅與經濟和民生有關,甚且與高科技發展和國防安全 密切交關。所以如何掌握正時的基準就相當重要,陝西天文台因此被選中擔當此大任。陝西天文台在1966年籌建,是西北地方惟一的專業天文臺,以時間頻率研究和正時服務為主,所以又被戲稱為「中國時間城」。事實上我們在驪山上看到的僅是 驪山天文觀測站,真正的正時中心位於 山下的蒲城縣西郊,之所以選擇這裏,是因為陝中地處大陸腹地,離中國大地的中心點僅100公里,發射的時間信號便於覆蓋全國;且當地地質構造穩定,中心較不易遭地震等災難毀壞;還有就是建設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刻意遠離城鎮免遭政治衝擊。過去因為火箭發射、衛星引導等航太科技以及常規及戰術、戰略武器導引需要,陝西天文台長期覆罩著神秘的面紗,直到最近才對外公開,並於2001年改隸中國科學院,易名為「國家授時中心」。說來好笑,台灣幾年前也不約而同地將習用了幾十年的「中原標準時間」改稱「國家標準時間」。所以 在喜歡「更名」或「正名」這一點上,兩岸政府簡直是哥倆好,一對寶。此岸近年來對於在機構名稱或專有名詞前再加上「台灣」或「國家」兩個字樂此不疲,彼岸也一直很熱中於在機構名稱或專有名詞上加「中國」或「國家」兩個字,好像不這麼做就會一不小心 忘記自己是誰似的。
其實不管是「中原時區」或「北京時間」都是中國自己的區劃,就如同美國的「太平洋時區」、「中央時區」等區分一樣。中國所在時區的國際定義應是正8時區,正式英文名稱為UTC +8 或GMT +8 ,也就是比格林威治時間快8個鐘頭的時區。這個時區涵蓋的範圍不僅中國大陸,還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外蒙以及澳洲西部和俄羅斯的一部分。不過這片地域正是全球華人的主要分佈區域,第8時區的文章屬性也就不言可喻了。
站在驪山頂上,烈日下涼爽的清風陣陣襲來,身上的汗水頓時消散,精神為之大振,也才能細細欣賞山腳下一望無際的美麗風光,一千年前楊貴妃的華清池和兩千年前秦始皇的陵寢都清晰可見,時間在這片中原大地已然沒有距離。不禁萌生馳騁的想望 ,從這裡往西跨越8個時區不到 120個經度,格林威治天文台與陝西天文台彼此呼應, 格林威治沿岸 與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兩個世界遺產 也遙遙相望, 過去和現在交錯,東方和西方交會,世界如此之遠,竟又如此之近。
worldheri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