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過幾次,每次都在夏秋之間,還未曾經歷過那個北方都城的冬季,也許恰好是時間的安排,又或者是那裡的朋友也不建議在寒冬時節去吧。

前幾回去北京時都是金風送爽的初秋,氣候宜人,到處逛到處玩,遊到半夜都不覺得累。不過最近一次卻是七月初到,悶熱的高溫之外,來自大江南北海內海外的觀光客擠滿了都城,無論何時何地,除了很多人,還有更多人…人山人海似乎仍不足以形容這樣的盛況,所以到今天那次旅行的印象,好像只剩下快要窒息的感覺。

然而金秋時節的北京確實很有風味,尤其第一次到那兒是1999年的9月初,那時候汽車沒現在多,馬路上最多的交通工具還是腳踏車,而且到處可以便宜的代價租得到腳踏車,頗為便利。加上我們住在現在已頗為高貴的王府井大街,離故城中心的紫禁城相當近,到哪裡都算方便。所以就這樣四處隨興亂跑,找胡同、找王府、找近代名人故居。 

事實上在北京老城區內也不太會丟掉,因為所有的路都是方方正正的多,迷了路只要向左或向右拐四個彎就回到原路了。不太習慣的反而是距離感與方位感,北京人覺得近的地方,通常一個小時也到不了,而且他們不興說左邊右邊,常常在指點方位的時候會說東邊、西邊,對沒隨身帶指南針的我真的是一大考驗!最瘋狂的是同伴中還有人騎馬上香山,為的是體驗一下民初名流的生活樣貌,因為香山一直都是權貴避暑或養病最好的處所。


記得那年全聚德的烤鴨和東來順的涮羊肉也不算貴,所以前前後後去吃了好幾回,如以現在的價位那可不行天天吃了,不過坦白說,以小弟不才的淺見,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永福樓的烤鴨和台電的白肉鍋更適合我。

不管怎麼說,北京總是那樣昂然特立,人在其間只有感覺到自己無限的渺小。可惜的是,這幾年北京的風貌一直在變,每回去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隨著經濟發展與2008年北京奧運越來越近,環外道路一直往外擴展,胡同和民居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古蹟和古物也似乎愈來愈脫離真實,那個滿城盡是王公貴族與紳士淑媛的年代,也可能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ldheri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