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科學網】
過去的一年裏,幾乎每週都有重大考古發現,每週都有關於人類歷史的新理論發表,從這些中挑出十大最重要發現是件困難之事,尤其此次不只是為報紙挑選頭條標題,而是將在未來十幾年內都會被業內談論重視的話題。下面這些就是美國《考古學》雜誌挑選出來的2007年重大發現:

1.
發現美洲最古老太陽觀測站
旅行家們早就注意到,秘魯沿海山丘上排列的13個塔樓至少建於19世紀,然而去年研究人員才發現這些建築物的用途:它們是美洲最古老的太陽觀測站。秘魯國立文化學院的伊萬·蓋茲及萊斯特大學的克利夫·拉戈斯對考古地點以及文字記錄的研究表明,查基洛的13座塔上的拱弓是用於太陽觀測,這些塔出自某未名文化,是秘魯卡馬塞欽(Casma-Sechin)河流域祭祀中心的一部分。它們是在該中心一個山丘上從北向南修建的。東西兩邊的地點有已知的祭祀物裝飾,是可能的觀測場所。從這些場所的角度來看,塔精確標誌了太陽每年的上升和下降弧。它們作為日曆的精確度是以天計的。比如,每年12月冬至這天,從西方看過去,太陽會直接從最南端的塔樓上升起。塔樓上的木梁來自西元前300年。跟蹤太陽的變化有助於查基洛人計時和種植糧食,不過塔樓也許是為了顯示當地統治者與太陽的某種神秘關係所建,以彰顯其影響太陽運動的能力。蓋茲表示,“如果只是為了區分四季,完全沒有必要修建如此大規模的建築物,其目的還意在傳達某種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資訊,表示統治者與太陽之間的密切關係。”塔樓旁一座巨大的圓形“城堡”也證明了這一用途。

2.
古代文物證實聖經人物確實存在



奧地利亞述論研究者邁克爾·傑薩自1991年起就一直研究保存于大英博物館的楔形碑,試圖破譯總數超過10萬個的文字。去年六月的一天,當他正在分析來自巴比倫古城西帕的記錄時,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些碑的內容與聖經有關,其中一個碑上表明,一名官員或“太監總管”Nebo-Sarsekim向寺廟捐贈了一個重達1磅半的裝飾物。由於在公開場合很少提及這類官員,傑薩表示,“我突發奇想,上述提及Nebo-Sarsekim的內容按編年順序排列與聖經耶利米書第39章的內容很相似,說不定我真的發現了真相!當時我十分興奮,立即進一步查找驗證了在希伯倫聖經中這一名字的拼寫方法,發現果真與我在巴比倫版中發現的十分相符!”
 
上述碑來自西元前595年,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的第九年,耶利米聖經講述了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於西元前587年攻佔了耶路撒冷之後,他將耶利米聖經託付Nebo-Sarsekim照管之下。傑薩表示,“聖經中極少會不是國王的其他人出現,就象在這些楔形文字碑上講述的事,等於在聖經上講述某人某天在巴比倫向某座寺廟捐獻了若干財物,並且附上確切的日期,這是極端罕見的。”
 

3.
最早美洲人文化興起時間比預期要晚

   
2007年關於美洲大陸何時有人類居住的放射性碳日期測定依然沒有定論,其中記錄最為完整的克勞維斯遺跡的分析測定顯示,該文化遺跡興起和持續的時間比之前預期的要晚一些短一些,並證明一些人堅持的這一以狩獵大型動物為生的人群為美洲大陸最早居民的說法是錯誤的。美洲始祖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沃特斯和科羅拉多州斯坦福研究實驗室的湯瑪斯.斯坦福運用現代放射性碳法對20多處以前發現的克勞維斯遺跡進行了重新測定,發現以前老式的測定法多欠精確,它們應該在距今13050年至12800年前之間滅亡的。多數考古學家依然認為:大約13300年之前,克勞維斯人至少在美洲大陸生活了5百年。沃特斯和斯坦福則針鋒相對地提出:現在的證據證明克勞維斯人只生活了250年左右,這個時間段不足以讓這一以狩獵為生的種群散居全美洲各地,因此其技術的傳播程度表明在此之前已先有人類在美洲大陸上居住。但在一封致《科學》雜誌的信中,10多名當代傑出考古學家,包括部分不排斥在美洲大陸存在先克勞維斯文化的人士,都認為沃特斯和斯坦福的理論立不住腳,後者認為技術在美洲大陸的散播速度可能比人類本身還要快。這些科學家建議,對美洲大陸的所有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更嚴格的年代測定。
 
對此沃特斯表示,“我們樂見其他人測定更多的克勞維斯遺跡年代,不過認為他們是美洲大陸始祖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除非他們掌握了時間機器,否則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擴散居住到南北美洲兩個大陸之中。


4.
發現萬年前最為古老的種植用南瓜種



秘魯新研究顯示,美洲新大陸上出現農業的時間僅僅比古老的歐亞大陸晚一點,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的湯姆.迪樂希擁有那個時代的南瓜種子來證明這一觀點。這些種子被發現於安第斯山脈北部的安喬克山谷的廢棄房屋地下,與它同時發掘出來的還有其他植物遺跡,包括花生殼、奎媽亞藜果實、棉莢等,還有石鋤、石碾、種植劃分圖和小型灌溉水槽等。迪利希小組運用加速集中光譜測定法,認定這些遺物存在於距今6千至1萬年之前,其中尤以1萬年前的種植用南瓜種最為古老,與其相似的南瓜以前也曾在墨西哥和厄瓜多爾被發現過。
 
放眼世界,在當年比較肥沃的沿河三角洲地帶,約在距今1萬2千年至1萬年間開始逐漸種植黑麥、小麥和大麥,標誌著人類從遊牧時代向定居農業時代的過渡;而在安喬克山谷乾燥的熱帶森林中,糧食的耕作種植也發揮了相似的核心作用,幾千年前,這裏的人們開始定居下來,種植更多的農作物,開發引水灌溉系統,修建宗教禮壇,從而向更為先進的安第斯文化進化。據迪利希所說,“那時不僅是人們耕作種植野生植物,同時耕種業也使人更家庭化定居化。
 
5.4300年前古猩猩會使用工具



    由卡爾加里大學的朱利奧.墨卡德爾率領的考古學家首次發現了古猩猩使用工具的考古遺跡,那是距今4300年前猩猩用來砸碎堅果的一組石錘。通過分析藏在其中的植物花粉,研究小組證實猩猩們曾用石錘砸過至少五種堅果,其中四種人類從未吃過。這一發現表明,猩猩並不象有些人懷疑的那樣,是近代通過觀察附近農民的動作才開始模仿使用石器工具的。墨卡德爾認為人類和猩猩可能共同在1千4百萬年之前從某種古猿那裏遺傳到石器使用基因的。雖然用塊大石頭砸開堅果看起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但墨卡德爾認為它顯示猩猩有能力進行更為複雜高級的行動,他說,“有明確證據顯示,猩猩會使用所需的原料。”他指出,猩猩更喜歡用堅硬耐用的石頭,如石英岩和花崗石等;另外知道怎樣找到這樣的石頭同樣需要計畫和好記性,因為在茂密的叢林中,能見度只有大約40英尺。隨著科學家對靈長類動物的發現越來越多,人類所獨有的行為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少了,不過對野生猩猩來說,似乎永遠也不會製作切削工具。墨卡德爾表示,“現在任何一處堅果切割處都能找到類似錘子的切割工具,但從沒看到猩猩能使用其中任何一樣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ldheritage 的頭像
    worldheritage

    世界遺產研究中心

    worldheri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